採訪撰稿/陳薪智
「師傅都沒跟我說裝潢的成品長怎樣,先用了這個材料,做出來我很不滿意,但也無法改了…」、「裝潢媒合商讓我先付了四百萬,工程動不到一百萬元進度,師傅就跑了,我不知該怎麼辦…」
如果你是新買房子的屋主,在找裝潢師傅過程,很可能會遇到上述慘痛經驗。但現在不用擔心了!台灣新創「PULO裝潢平台」,專注台灣裝潢市場的行動媒合平台,致力讓屋主避開任何一條花錢又耗時的冤枉路。
PULO在2015年底上線至今,案件遍及全台甚至遠至離島馬公,平台的師傅註冊數達2,000多位,續約率約8成。目前累計裝潢案例高達3,500多件,2018前三季成交金額突破三千多萬,可說台灣聚焦在統包裝潢領域,深耕相當深厚的平台。
聚焦「成家」元素的裝潢平台 1 支 APP 擴大為 4 端服務對象
「PULO裝潢平台」總公司位在高雄,是一群從科技公司跳出來創業的年輕成員組成。共同創辦人陳美合(Kiami)告訴我們,PULO的發音,聽起來就像「pro」(profession專業縮寫)的台語諧音,念起來真的很有南國熱情的「氣勢」。
這群工程師在2014年,嗅到APP興起的商機,看到國外不少透過APP實現找家教、找保姆的商業案例。他們先做 MVP(Minimum Viable Product)最小可行產品測試,再收斂聚焦在「家的完成」這項裝潢服務內容。
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家的過程希望是很愉悅,所以『成家』是產品的核心也是平台最重要的元素。」Kiami解釋,他們原本只開發1支APP,把B端師傅及C端屋主的服務融入在一起。但後來發現這樣不夠優化,於是再推出IOS、Android雙系統,因應師傅跟屋主不同需求,打造出4支APP。
串接師傅與屋主各自需求 事後補救逆向事前預防
原本PULO把自己定位為「工具」導向,但現在轉型以「服務」為導向。Kiami笑稱「我們常說自己是台灣最有良心的裝潢服務平台!」因為許多裝潢媒合公司都只完成初期的配對,但PULO的模式從媒合需求,再延伸到後端的一系列顧問服務。
對客戶端而言,PULO提供免費裝潢顧問服務,也就是屋主發案後到與師傅接洽,PULO主動教育屋主,應該注意哪些溝通事項。從洽談、簽約、施工到最後驗收結案,這些流程PULO皆提供免費的顧問服務。
「我們看很多裝潢糾紛案例,最後吃虧一定是屋主,所以我們希望把事後補救,做到事前預防,避免各種問題發生…」Kiami舉例,PULO會告知屋主合約有七天審閱期,每份合約書跟估價單要用平台的格式,而且簽約前可以給PULO裝潢顧問檢閱,保障屋主避開不合理合約。
而對師傅端,PULO提供智慧媒合,取代傳統人工媒合案例的黑箱,直接讓裝潢師傅在平台看所有案件,再決定是否承接。而且系統結合地點距離、工項、評價未來還有預算的項目,進行智能媒合。讓師傅不僅長期獲得穩定案源,作品還有屋主的評價,進一步讓師傅作品獲得口碑見證。
五大使用流程 家的樣貌最該放進屋主的想法
至於一般屋主要使用PULO需要哪些流程?Kiami整理出主要5大步驟:
Step 1 屋主在平台刊登:註冊APP、官網直接刊登案件,或是打平台免付費電話,告知相關需求,平台系統根據問題協助後續刊登。
Step2系統媒合師傅:師傅看見屋主案例,屋主同步獲得媒合師傅簡介,後續開始媒合,數量沒有上限,師傅名單會以地點距離往外擴散。
Step3屋主與師傅聯繫:屋主透過系統跟師傅聯繫後,系統平台會在十天內,PULO親自打給屋主,告知後續溝通及簽約要注意的細節。
Step4審核合約書、估價單:PULO會免費告知屋主,如何跟師傅擬定合約書、估價單要包含用料、尺寸、照片等資料,這些文件可回傳給平台檢閱,PULO回饋哪些哪些細項對屋主較沒保障。屋主甚至可選擇平台跟住宅消保會合作的裝修信託,雙方確定驗收後銀行才會把金額撥款給師傅。
Step5簽約完成開始動工:後續動工過程,PULO會主動關心屋主,告知任何問題要跟平台說,讓平台跟師傅溝通。因為裝潢糾紛高達8成問題來自溝通,Kiami建議安排裝潢時程最好保留2個月溝通期、2個月施工期,對屋主較有保障。
Kiami說他們會如此關心裝潢的每個環節,因為第一年上線時,發現常有其他屋主詢問在其他平台遇到的紛爭,PULO會如何處理?進而讓他們意識到,裝潢這行不能只有媒合,還要把後續完工當成平台的責任,這樣才能走得長遠。
「我們想跟大家說,PULO不是裝潢廣告平台,而是裝潢媒合服務的平台定位。」Kiami提及,這因為「成家」這份理念,應該讓屋主的想法被納入裝潢過程,而且平台提供免費顧問,而不是被師傅意見領著走,這也是PULO平台聲量快速傳開的原因。